关于金庸,杜正胜,我都了解不深.更不知道萧夏林是何人物.
我只能说了解金庸的小说,而不了解金庸.对我而言,要去了解金庸,唯一的途径是他的武侠小说.他的射雕英雄传,至少让我着迷至今.其武侠小说在国人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迄今无人能及.他人的评论,很容易模糊自己的视线,不能辨明是非.所以萧夏林批评金庸的文章我也没有细看.或者说不值得细看.因为有些事情,可能从逻辑的角度去理解可能会更有道理,也更有说服力.
金庸赏识杜正胜的学识.并不代表他赞成台独.就象我十分佩服林彪的军事才能,但并不代表我反党反革命.所以,萧把杜拉出来批判金庸,说什么金庸很杜正胜,很余秋雨,一副愤世疾俗的样子,显然有失公允,也有失风度.至于陈志武先生说金庸小说蕴含不良经济秩序,就更可笑了.恐怕金庸先生创作武侠小说时,恐怕根本没有想到居然会与经济秩序有关,不能不让人感觉有些牵强了.
所以我们不妨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一点看待金庸.
金庸,一个老人,一个写了许多武侠小说的老人,一个写了许多武侠小说而又拥有一个庞大读者群引起大家关注的老人.
如此而已.我们没有必要仰视他,也没有必要象鲁讯笔下乞丐般,讨得富人的一句骂来博得大家的关注,从而达到炒作自己的目的.
讨论他是不是台独分子,这是个政治问题,作为非政府官员,在中国这是个敏感得不能碰的问题,何必来扣这类高帽?
是不是文学家,这个问题,更加搞不清.我不知道文学家是不是职称,还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拿出来评价一个人的文学成就的.所以,金庸是不是文学家,丝毫不影响我们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喜好与痴迷.而我私下觉得,在这个大工业时代,文学家,其实已经是让人奢望的字眼了.
就这么简单,金庸就是金庸.真要形容金庸,我们只能说,金庸很金庸.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