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危机管理系列讲座》发刊词:身处乱世之中,如何度一切苦厄?
2021-11-17 08:41:47
  • 0
  • 0
  • 0
  • 0

《水务危机管理系列讲座》发刊词:

身处乱世之中,如何度一切苦厄?

为什么会想到要开发这样一门课,专讲水务公司的的危机管理?

首先,我们一直身处“乱世"之中。稻盛和夫形容现在是“乱世”,这是一个有趣的形容。乱世,并非指战乱,而是思绪的茫然。这点用在危机管理中非常符合实际。所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是身处于乱世之中,因为我们总会在某个时间节点上,遭遇思绪的茫然。

为什么会思绪茫然,对职场老手而言,如战场上的老兵,或许能够沉着应对,但凭的是直觉。他们宝贵的经验并未得到很好的传承。教科书上没有专门讲解水务危机管理的课程,或者说专门针对水务行业的危机管理,本就够不上一门学科。但如何传承,至少需要技术与技巧的。

其次,对未知者来说,未知的规律就是丛林法则。每一个行业中,都会有新的从业者不断地更迭,对他们来说,在某个阶段,他们是完全是陌生的。而每个企业的历史经验与价值,并不见得有多少传承。尤其是在某种危机事件中,在他们眼中所面临的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丛林法则。破窗效应、蝴蝶效应、涟漪效应,往往会让危机事件不断发酵,青天白日里,也有波谲云诡。

再次,在专业领域范围内,通识可能是“知识的尸体”。危机管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通识教育。但大家明白,离开实际的应用场景,离开自己的行业领域,那些知识就的价值就大打折扣,那些所谓的解决方案,充其量无非是“知识的尸体”。而你也会感叹: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有太多的人事先毫无感知,事中慌张失措,事后没有反思。

最后,我们发现前车之鉴,未必是后事之师。人们常说“读史可以明鉴”。可在每一起隐患中,对一个企业管理者,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造成极大的伤害,让人痛心不已。如今,为什么水务行业中同样的案例依然层出不穷? 为什么在水务行业中的许多低级错误依然无处不在?为什么水务行来的隐患以及处理隐患的破绽依然在天天上演?在我们深入分析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底层的思维逻辑问题!危机事件往往“随风潜入夜”,虽有“十步杀一人”的气势,你却无法觉察,以致外人以为你是麻木不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沦为一句空话。

现在这个时代,科技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阶段,网络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物质前所未有的丰富。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人为人处世方的背后,也就是所谓的人生哲学,却都是从金钱作为第一出发点考虑的,但是这样的人生处世原则并不一定带来快乐和幸福。同理,现在这个时代,水务这个行业,身份是多重的,经常在“水老虎”、“水老鼠”、“水保姆”、“水管家”之间不断地切换。你未必能够遵循某一种原则,就能够处理好危机事件。如何从第一性的原理,多维度的深度剖析,来理解、感受、处理这个行业与企业危机事件,是每个水务从业者的必修课。面对不同的危机,你得用不同的方法。只有精准施策,才是“治未病”的上策。

讲这个行业的危机管理,并不代表我是危机处理的专家,而是在这20多年里,有意识地收集了上千个案例,让我感同深受。至于案例,有些来自于网络的传播,有些就来自身边的同行,也有些亲身经历。太多的事件,事后复盘,总让人唏嘘不已。细究之下,无论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亲身经历的切肤之痛,或是同行之间的饭后谈资中的醍醐灌顶,或是新闻媒体传递的奇闻趣事,其背后都有一些规律可循。有几个很深的感触,值得一讲:

一、很多危机,是可以预警的,所以我们的警觉力是第一位的。未雨绸缪是一种典型的预警。但我们的警觉力来自于哪里?《水浒传》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中有一段关于林冲杀人的描述:“(林冲)将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头去。”请问各位,你们在这段里,读出了什么?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读时,看到此处,只是一带而过。这有什么出奇的呢?比起“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样浓墨重彩的段落,这一段简直是稀松平常,无非就是做了一些零碎事情,连一点形容词的渲染也无。可是,就是这样简淡到近乎白描的段落,却不能细看,一看之下,简直“可怕”,说是背后冒凉气都毫不为过。

可怕在哪里呢?

就可怕在这种平淡,这种冷静里。这是刚刚杀完了三个人的林冲,一个被逼到了命运的绝路之上,还处在极度暴怒之中的林冲。这不是一次有预谋的杀人,而是激情之下的杀人。可再看林冲的反应,却冷静得就像是做家务似的,按部就班地处理现场:先用仇人的脑袋做了祭品,再换掉血衣,把酒葫芦扔了,甚至还没忘记喝掉那一点残余的酒。这就够变态了,然后他提起枪,往东走了。

他为什么往东走?这一句很容易被忽略掉。很简单,因为城在西边,往西走就是进城,自投罗网,所以他往东走。这就是林冲。一个“往东走”这么简单的句子,就把林冲这个人的人物性格都写出来了——他的冷静,他的可怕,他的决绝。

林冲的从容与淡定来自于他对危机事件的感知能力。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在危机中显示出来的从容与淡定。危机面前,一个领导所展示处置魅力,是在下属面前最生动的一刻,也是树立自己形象的最佳时期。对从公众亦然。

二、对企业而言,危机不仅是企业的,也是行业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宏观视角。

水务企业有天然的垄断性,别以为某个水务公司的危机,与其它水务公司就没有关系了。其实不然。共性的弱点是会传染的。媒体的传播速度,已经让企业成为行业的一个部分,部分的隐患也会导致整体的一个危机。这叫涟漪效应,也是蝴蝶效应。这是危机管理的宏观特征。

一个北方水务公司老总的贪污案件成为网络热议的时候,南方水务公司的老总也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受到大街上的异样眼光。某个水务公司由于利用垄断地位包揽安装工程而受到行政处罚时,另一个水务公司的工程安装公司必然有一段时间的低潮期。隔壁县市的水价10多年从未调整,本县的水价调整似乎也会难以达成。类似案例,不胜枚举。

三、对于个人而言,危机不仅是企业的,也是管理者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微观视角。

毫无疑问,对企业而言,危机管理是一把手工程。一个企业的危机可能会波及领导个人,领导个人的危机也可能会影响企业。在危机事件面前,个人的资源与和企业的资源已经没有界线。这是危机管理的微观特征。

在企业的范畴中,危机管理会有一定的规范制度。比如,安全管理是危机管理的一个重点难点,但它有非常多的标准化操作手段。但更多的危机是我们看不到的。个人面临的危机事件往往没有应急方案。因此很可能因小失大,小小的茶杯里,也会掀起狂风巨浪。同时,很少有企业建立一个应急资源库。如安全生产管理一样,虽有演练之形,但无真正的危机管理之魂。你应该学会使用“林冲的警觉力”。而这种警觉力从哪里来?如何成为一个企业,一个企业领导人的基因?所谓基因,就是能够成为企业的一套自觉行为,成为企业领导人或管理者的思维习惯。我想,这就是这门课的价值与目的。

危机管理不缺乏理论,但最缺乏实战。没有实战的理论是耍流氓。所以,在我们的系列讲座中,将呈现几个特点:

一、用案例法。

危机管理的知识如何传承?人类为了快速传播知识,发明了抽象的名词,但同时也让一些信息失真了。从具体到抽象已经由别人完成,所以你从抽象到具体的时候,也就是在实战的过程中,动作也就变形了,于是一些理论沦为“知识僵尸”。所以,我们首选的方式是:通过案例,把理论揉碎了,从抽象到具体,从个体到抽象,不断反复,让一个工具与方法渗透到我的血液中,成为你的左膀右臂,成为你指点江山的羽扇纶巾。把有架构性的知识放到案例中加以演练,是最接地气的做法。哈弗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是我特别喜欢的。

用案例法还有四个原因:一是实战型,实战过程中往往不可能是静止的孤立的,它可以综合性的带入危机处理的方法论;二是水务行业有许多共性的问题,所以它面临的危机事件也十分类似。因此,一个案例,往往可能是你亲身经历过的,也正是你很容易举一反三的。三是案例是更具有时效性,可以随时更新,与时俱进。我们甚至可以组成一个案例库,教会你在危机事件管理中,形成一套“菜单式”操作的方法论。四是采用案例法,更有利于你的参与也补充,你可以讲出你碎化的思想与方案,萃取提炼的工作交给我:把你一滴水的知识,放入到我们碗中来,让它得以保存与交流,从而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通过案例分析,我会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任何有一个预警的事件,对企业管理者来说,都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任何一个案例,我们都是可以融合批判性思维,用三种我独创的方法论来解释分析,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三个方法论,我暂且全名为:34、69、520。在案例中,我们将会以框架性的结构呈现给大家。此外,我也会从危机管理通识教育学到的点,一并融合进去,来丰富我们的课程。

二、有资源库。

每一个危机案例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处理,都会涉及到政策、技术、法律法规、制度、体制、管理等一系列综合因素。背后既有方法论的支持还要有行动力的支撑。什么是行动力?就是这个案例中,涉及哪些法律条款?关系到发几个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中,需要哪些专家的支持?我们会建立一个资源库,供你参考。这中间有:法律专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这个资源库中,来自不同领域中,但不是孤立的,如果能够独立处理,就不是一个难点,最难的是跨界的资源融合,尤其是跨界的思想的融合。

为什么需要资源库?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包的问题,因为资源意味着思路与出路。限制人们思路的不仅仅是思维方式,而是你没有资源。面对危机事件,有一堆工具放在你的面前,就必然隐含着思路,这些思路就是出路。同时有了资源库,我们就具备了纸上谈兵的条件,从而让危机事件发生在纸上,而不是现实之中,让这上资源库成为保护你远离战场的铠甲,而不是战场上的刀剑。

三、意会时刻。

自然科学所涉及的是数学和普适定律,它所讲述的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当我们讨论危机管理的认知时,一般很难借助自然科学。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意会法”。意会法正是汲取自这类人文科学,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存在主义心理学以及艺术、哲学和文学。研究危机管理所需要的资料并不是数据模型或者方程式,而常常以情绪、情感、观察到的行为以及对话等形式呈现。也许此刻你会想,从对话文本、照片和视频文件里怎么可能得出严谨的理论呢?然而,这样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人文科学领域确实存在,而且其分析框架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原本看不见的规律。假如我们真的想要理解那些十分微妙的、涉及文化的问题,那么严谨的分析框架和各种定性研究的方法结合起来,将会使我们对危机管理问题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同时,文学一直是我的爱好。在这个危机管理课中,我会结合一起文学的手法与危机管理相结合。这是跨界的应用。我忽然发现,关于危机管理的思路一下子找打开了,原来我们还有那么多的思路与视角,来剖析、来解决曾经困扰我们的困难与困惑。结合这套课程,我们还会推出相关的管理小说。这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设想。第一,借这个机会做一个承诺,来督促自己逐步实施。第二,通过这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来可以加深大家的印象,并且超越行业,超越了危机管理的范畴。第三,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当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水务行业了,如果你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相信你同样喜欢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一同来体验“意会时刻”。

四、你不是学员。

面对案例,我们希望你做以下几点思考:一是这个案例与我有什么关系?二是对于这个案例我有什么补充?三是这个案例我是否可以引用?然后,把它告诉我。而你告诉我的内容,也可以是支付给这门课的学费。

当然我们更希望你能够提供更多的案例,并充分发表你的看法,只有你的加入,会更使我们的课程更加丰富多彩,也正是消化课程内容的最好方法。

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灯照亮另一站灯,一朵云撞击一朵云。

来吧。你有好的建议,请在文后留言:


参加方法:

1、进入水视点网站注册:

http://www.watereyes.com/Login/register

2、开通专栏会员

专线服务:18906798666(微信同号)

微信:zjlxgyl

QQ:718189

3、电话服务时间:

周一~周五:17:30-21:00

周六、周日全天。

4、课程:

每月10日更新,www.watereyes.com公布文本、音频、PPT,每月至少一期。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