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想学习一下企业如何制订战略,却不曾想,在书的最后一段讲的是人战略。是啊,经营企业的一切因素是人,人的因素能够解决好,企业的战略不就一样解决了吗?
放开企业经营不讲,即使是你在面对你自己的人生时,也需要战略领导力。战略是为持续拥有精彩的未来,而对未来开展的探索旅程。人生也是这样,每一个人的人生都需要持续拥有精彩的未来。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2010年春,哈佛大学邀请战略创新大师克里斯坦森教授为毕业班的学生做演讲,当时他已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在这场非常成功的演讲中,他列举了很多优秀的哈佛毕业生陷入了人生的沼泽地,比如安然公司的CEO杰弗里·斯吉林,这位哈佛商学院MBA毕业生曾经是麦肯锡公司史上最年轻的合作人,在安然工作时年收入高达1亿美元,因证券欺诈、财务造假而锒铛入狱。
这一切就像企业经营一样,要持续拥有精彩的未来是多么富有挑战。为何追求成就的人常常掉入引发不幸的陷阱?他们的人生战略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克里斯坦森教授讲道:“一个没有认真思索生活意义和目标的人可能依然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很难说取得完整的人生的成功……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制定一个终生战略,这将决定他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并最终决定他将成为怎样的人。”
他希望每个人都要能回答自己三个重要问题:如何使工作生涯成功、快乐?如何让自己与配偶、儿女、朋友的关系成为快乐的泉源?如何坚守原则以免除牢狱之灾?人生有很多问题既复杂且困难,每个人的际遇也都不同,你必须自己努力去寻找答案。
我在波士顿威尔斯利小镇写书时,惊闻南非前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纳尔逊·曼德拉逝世,享年95岁。非常巧的是,当时,我正在动笔写关于人生的战略。我非常喜欢《成事在人》这部电影,更喜欢在这部电影中曼德拉反复诵读的诗歌:
“面对未来的威胁,你会发现,我无所畏惧。
无论命运之门多么狭窄,也无论承受怎样的惩罚。
我,是我命运的主宰,
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这首诗把人生战略的要义,全部都概括完了。“战略”一词从军事领域转移到企业领域,再到人生领域,曼德拉喜欢的诗,更加符合战略的原意:做自己的统帅。克里斯坦森教授也发现,哈佛商学院课堂中教导的战略理论,不仅能解释企业问题,也能拿来管理并预测自己的人生。
1.你的人生“有战略”吗?你需要思考清楚你的人生“去哪里”和“如何去”。你要明确你对未来的期许是什么,以及更加具体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总体上,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人生上半场(40岁之前)和人生下本场(40岁之后)。在人生上半场,你需要追求“人生的成功”;在人生下半场,你需要追求“人生的意义”。成功和伟大的之间的区别在于意义和使命!唯有渗透使命意义的旅行才能称得上伟大,比如徐霞客探幽寻秘、玄奘西行求法。很多人的人生可以称得上成功,但算不上伟大!克里斯坦森教授也建议,你要提防那些有毒的成功,更不要让财富上成功成为家庭不快乐的源泉。他罹患了夺走父亲性命的同一种淋巴癌,正在忍受化学治疗的煎熬。与疾病奋战中,他反复思索自己的人生是否过得有意义,并终于了解“上帝衡量我的人生,不是用金钱,而是我可以帮助多少人,变成更好的人。”
2.你的人生战略是不是个“好战略”?你要清晰思考你“在哪竞争”和“如何竞争”。你也许非常讨厌竞争这个字眼,但这却是人生的主旋律,无论你升学还是晋升。你要了解你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该环境给你提供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你也要透彻了解自己,“自知者明”,你的优势和劣势。基于此,设计你的人生支点和杠杆,让你的人生更容易获取成功,你要如何确立和培育你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在这里,你需要发挥优势,不要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扬长补短”上,你需要“扬长避短”。卓越的人并非没有缺点,而是拥有很多人所不具备的显著优势。同时,别人眼中的你才是你自己,你需要思考并努力:你要在周围人心中塑造出什么样的定位认知?你在周围人心目中的差异化定位应该是什么?你代表了什么以及意味着什么?你给周围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这一切都要凸显你的优势。
3.你的人生战略是不是个“实战略”?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你需要付出足够多的时间、精力,包括你的财务投入。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很多资源,这包括你的人脉、时间精力和财务水平,只有你的人生战略和这些资源发生真正的关联时,你的人生战略才算是开始进入到执行阶段,否则仅仅是梦想阶段。战略不仅仅是起点上决定了资源配置;同时资源配置也在过程中决定了战略。[9]
很多战略,都是好几百个资源配置决策塑造出来了。从你所做的每一个决策中,也可以看出哪些事情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很多人所“宣称的战略”和所“力行的战略”并不一致,这其间的差距就是你个人的资源配置所导致的。你会发现,成功的人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间都是有联系的,都是有利于自己目标实现的,而平庸者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孤立的,这其间的差距也是因为是否围绕人生战略目标配置资源。在“人生下半场”特别需要注意的,有时人们会为了追逐物质报酬、事业成功等短期效益,几乎将自己的所有资源都配置给了工作,却忽略陪伴家人、倾听孩子,在人生的资源分配上颠倒了优先级。
4.你的人生战略是不是个“快战略”?克里斯坦森教授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彻底了解他的人生,并分享自己曾向往成为《华尔街日报》编辑、被自己创设的公司开除、发现对教学的热情、40岁开始读博士成为哈佛商学院年龄最大的博士、然后留校竟然成为创新领域的教授。人生充满了曲折变化,成功总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你需要将事前规划的战略、自发涌向的战略和事后总结的战略完美结合在一起,善于在不确定性捕捉机遇。几乎所有战略都是周密战略和意外机遇结合的产物。战略需要规划,更需要进化,你需要在变化中管理你的人生。历史上知名的英国金融家纳森·罗斯柴尔德(Nathan Rothschild)曾指出,万贯家财是在炮弹打进港口时赚到的,而不是小提琴在舞厅演奏时赚到的。罗斯柴尔德了解,环境越是不可预测,机会就越大,前提是你必须有足够高的“学习敏感度”去发现和利用那个机会。
总之,成功的人总喜欢展望未来,曾经成功的人总喜欢回忆过去。几年的创业经历,我见过形形色色的创业者,以及来来去去的员工,当然作为战略咨询顾问,我也近距离接触过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我仔细观察发现,不仅我自己,很多人都是如此喜欢那些有战略思维,并拥有灿烂的未来期许的人,这些人总是积极展望未来,充满乐观和激情,带给人美好的愿景和梦想。
如果有组织或人总是在喋喋不休谈论过去的辉煌成就或千古遗恨,这些人往往是缺乏战略思维,大抵也是恐惧未来或丧失信心。如果说沉醉于过去的辉煌让我们孕育失败的种子,那么抱怨过去、遗恨过去更是站在进一步失败的悬崖边上。
尽管“过去”会滑向未来,但总体而言,未来总体上对许多人是“机会均等”、“环境一致”,因为未来还没有发生。因此,在面对未来的时候,决胜的关键往往取决于“战略思维”。成功代表过去,机遇代表现在,只有战略代表未来。
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成立10周年演讲中说道:“在我眼里,未来跟明天是两回事,天命和命运不同。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来是自己在一生中各种偶然中,不断选择的结果。”
用什么定义来描述战略思维呢?这很复杂,我试图以极简的方式来定义,战略思维就是对未来有坚韧的期许和有远见的洞察。1975年,乔布斯以1500美元卖掉了自己的大众汽车,他用这笔钱创立了苹果公司。1976年,Apple电脑已经出现在大西洋城的个人电脑节,那时候乔布斯仅仅20岁。这一切,源于他的战略思维,即对未来电脑的兴盛具有坚定的认知,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他所洞察到的未来趋势。
你也需要用战略来规划你的人生,做自己人生的战略家。对于内心没有方向的人,去哪里都是逃离;对于有方向的人而言,走到哪里都是追寻。“人,首先是存在者,没有什么本质预先规定着你,面对自己,在世界上奔涌翻腾,而后定义自己。”这是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哲学建议!